【示范创建】牟定|同是一家人 共过好日子

日期:2021-04-0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牟定县委宣传部点击:184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牟定县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县发展大局,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让“一家人”共同过上好日子。

谋发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对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4%的牟定来说,不谋民族团结,不足以谋全局。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全县首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2016年1月,牟定申报实施第二轮“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型”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和县级各部门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县、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农户共同联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强大攻势。

为确保创建成功,先后制定出台了《牟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牟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实行县处级领导挂联乡(镇)、县级部门挂联村(居)民委员会、部门领导挂联村(居)民小组、部门干部职工挂联农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强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纵深开展。县、乡(镇)、村三级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创建工作如火如荼。

据了解,2016年以来,全县共整合投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各类资金近23亿元,着力改善民族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2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4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20户,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1个,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展示馆47个。

2019年3月和8月,该县“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型”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通过省、州民族宗教委的考评验收。2020年8月,省民族宗教委正式命名牟定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全县开始一鼓作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谋团结一家人像石榴籽

凤屯镇河节冲村委会的老豆冲村是一个偏远的彝汉杂居小山村。前些年,彝族和汉族人口很少往来,如今,“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每逢大年初一,不分彝汉,每口人拼80元钱,全村人聚在一起,跳跳左脚舞、唱唱左脚调,欢欢乐乐一起过年。之后,便不再相互请吃,大家都把精力投入生产,改变以往过年“东家出西家进,一来二去耽搁半个月”的陋习,既倡导了文明过节新风,又增进了相互间的团结。

团结是进步的基础。牟定素有“中国彝族左脚舞之乡”的美誉,正是因为有了源远流长的彝族左脚舞文化,这里的彝、汉、苗等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起来,共同走向幸福。同时,牟定把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万人同跳左脚舞,携手共绘同心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途径,推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牟定的腊湾、姚安的新民是两个县相毗邻的两个村,一直以来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但在历史上,两村之间曾因山、水、林、田等原因发生过磨擦和纠纷,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为消除积怨、增进友好、共同发展,1991年,牟定和姚安两县政府达成共识,把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两村的“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每年的这一天,两村人手牵手,跳跳左脚舞,交易一下双方的农特产品。久而久之,双方其乐融融得像一家人。

30年来,通过历届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的成功举办,两地彝族同胞之间情更深、意更浓。特别是近年来,两地加大投入,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先后建成了腊湾玛咕彝寨民族广场、新民民族广场,开通了腊湾至新民的民族团结路,架设了民族团结桥,创建了民族团结示范村。两地群众共同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核桃、冬桃、魔芋种植,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很多家庭盖起了小楼。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两地间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长期以来,牟定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彝族左脚舞文化节” “正月十五赶猫街”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扶持发展5000多人的农村业余文艺队145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彝汉双语”教学点3个,成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成腊湾“玛咕”彝寨等5个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落实11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89个村社区文化辅导员的工作补助。全县有中老年人、退休人员和农村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左脚舞业余演出队近150支,人数达3000多人,年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表演活动近300余场(次),观众达2.5万多人(次),已成为宣传左脚舞文化、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主力军,以彝族刺绣、月弦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走出山门,拓宽了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路子。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惠民项目的实施,“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当下正在牟定大地深入开展,各族人民为幸福生活由衷点赞、为身边发生的变化由衷自豪,对未来前程充满信心。“我们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多个民族文化项目,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更重要的是,让全县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共荣共享。”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张海丽介绍。

谋进步一家人过好子日

阳春三月,凤屯镇飒马场村村民胥中学家种植的13亩梨花竞相开放,老胥正抢抓时机疏花剪枝、挖地施肥,确保今年的品质和丰收。

“今年气候温度较高,梨树开花时间比往年稍有提前,长势很好,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怒放的梨花,老胥笑靥如花,“我家这片云南红梨,去年收入不错,靠着梨树,现在全家人日子越来越好过。”

胥中学是飒马场村的一户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带动飒马场村345户人家像老胥一样种植云南红梨,面积达8000余亩。“去年,通过红梨种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助力了精准脱贫。”村干部晏国彪说,为发展壮大云南红梨产业,村里在梨园间铺设水泥路,修建安装了休闲亭子和太阳能路灯,建起一座冷库,引进企业进行深加工,把梨产业做强做大。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一起过上好日子,扶贫路上,绝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该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6.3亿元,在全县实施了531个补短板、打基础、强产业、惠民生项目,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建成千亩沃柑、千亩花椒、万亩红梨、万亩蔬菜等带贫增收产业基地,全县1个贫困乡、46个贫困村、3400户11535名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出列,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4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720元、12243元,较2015年分别实现翻番和增长47.2%、59.4%,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2.7%。2016年和2019年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全县经济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路,是一个民族地方发展进步的标志。2016年以来,牟定完成交通投资1.72亿元,打通了县域路网“毛细血管”,行政村公路通行率和硬化率均达100%。2020年12月,楚姚高速建成通车,牟定进入高速时代。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1.47亿元,总库容达9884万立方米,区域性缺水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成电力、通信投资1.2亿元,电力保障能力持续提升,4G网络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信号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该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完成卫生户厕改造18818座,行政村公厕全覆盖;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率达100%;成功创建水桥村、飒马场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档升级;森林覆盖率从62.8%提高至64.5%;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县医院、县中医院提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达92%,“大病不出县”基本实现,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云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称号;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83%,为脱贫攻坚啃下“硬骨头”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