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

日期:2023-0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双柏县委统战部 赵丽点击:3627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评语:该调查报告紧扣“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奋力推动双柏民族工作”这一主题,系统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双柏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的一些工作情况。该文有例子、有数据支撑作为立论,语言精练,概括提炼得好,层次分明,分析问题抽丝剥茧,提出的对策建议,容易转化成工作措施、成为工作成果。

(评审组成员:楚雄州社科联《楚雄社科论坛》编审  文有贤,楚雄州文联《金沙江文艺》编审  刘兴祥,楚雄师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单江秀,楚雄州委党校《彝州论坛》编辑  杨晓艳,楚雄州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  杨春华)

(此文获2022年度楚雄州统一战线“调研成果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一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双柏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全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创造性地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倾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推动了新时代双柏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双柏县立足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一核两轴三园四线五基地”“12345”的工作思路。一核:县城核心示范区;两轴:乡(镇)集镇、村(社区)示范轴;三园: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园;四线:打造四条示范长廊;五基地: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宣传阵地、示范基地、民族文化体验基地,着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

(一)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体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全国文明城市、美丽县城、智慧城市等创建中。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结合查姆湖4A级景区创建,通过主题雕塑、主题墙、宣传长廊、创意打卡地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体现各民族优秀文化,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培育中同推进同落实,打造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街”,通过中华文化视觉形象记忆,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中接受浸润式教育。三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廉政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基地建设,以图文展示、实物展示、多媒体介绍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文化烙印,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常讲常新、入心入脑。四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集镇(村)”。按照“强化基础、提升品位、注入文化、突出特色”的要求,结合特色小集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把乡(镇)集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镇(村)”,以小集镇、示范村为引领向各行政村(社区)全面铺开。五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公路”。在玉楚高速、元双公路、县乡主干道布设宣传标牌60余块,永久性标语26条,让广大群众在出行途中接受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熏陶,让中华文化宣传教育直观形象、无处不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不可破。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街建设完毕,主题场馆将于6月底完成。

(二)实施“中华文化灵魂润双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多形式、广角度开展宣传教育。一是抓好“大宣讲”。组建近50余人的县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通过通俗易懂、大道至简地宣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目前,已完成宣讲业务培训,宣讲团成员正陆续深入宣讲单位开展专题宣讲。二是推动“大普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参观考察、座谈研讨及各类“志愿者活动”之中,把教育触角延伸到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和各类宣传培训中,作为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培训必修课,融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大会、户长会、群众会、专题讲座中,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教育。以“干部带家属、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通融的桥梁。三是促进“大融合”。结合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创作出体现共同性、包容多样性的精品力作,鼓励支持双柏老虎笙传承演艺公司精心编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舞台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巡回演出,强化宣传引导、促进民族沟通。四是搭建“大平台”。在村社区按照“五个一”(一室一馆一站一墙一台)的标准,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平台,即:把党群活动室整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室;把村史馆提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把为民服务站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服务驿站;把乡村大舞台打造为“民族团结大舞台”;把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打造成“同心小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实施“金种子培育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效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开展“金种子培育工程”。一是在“统”上下功夫。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校园文化长廊、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中,深耕“石榴籽”校园文化,通过氛围营造、民族理论课堂、思政课、手工展室、手抄报、文艺演出等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打造“文化浸润+民族团结进步”校园品牌,促进广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在“进”上做文章。严格落实课程要求,小学、初中阶段每学期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高中阶段每学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讲座或主题班会等不少于1次;学校党组织书记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讲座。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融入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中。三是在“活”上求实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专兼职师资队伍培训,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授课专家队伍,定期开展说课比赛、示范课教学等活动,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水平。

(四)实施“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人文化”。立足双柏彝族虎文化和《查姆》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包装、推介“查姆”文化,大力保护传承民族歌舞、服饰物饰、传统节会、彝医彝药、餐饮建筑等民族文化;丰富活动载体,把“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打陀螺”等非遗项目和白竹山茶、妥甸酱油制作技艺发扬光大;着力在“彝族创世史诗、民族歌舞、民族刺绣、民族节日、民族体育运动、民族菜肴”六大民族文化精品上下功夫。高质量办好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火把节、虎笙节、花鼓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打造双柏节会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引导县内文艺工作者结合双柏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节庆活动,围绕现实题材、传统题材组织文艺活动,抓好文学、剧本等创作,鼓励发展网络文学、微电影、网络剧等新兴文艺,以精品力作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和“魂”。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双柏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部分单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的重要论述理解把握不深,对双柏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建设工作同部门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还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学习宣传氛围不浓。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有差距,有的部门、乡镇抓学习流于形式,对会议精神理解把握不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没有做到入心入脑。未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学习宣传,讲好双柏民族团结好故事、传递双柏民族团结好声音还有差距,没有形成工作的“共鸣点”。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在开展氛围营造、阵地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均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而当前县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开支大幅缩减,县级部门和各乡镇均无法予以足够的经费保障,导致创建工作推进缓慢或无法正常开展。

(四)工作推进不平衡。对创建工作较为重视的乡镇和部门,创建工作推进进度较快,反之则推进较缓慢,甚至连基本的创建方案和措施都没有制定出台。有的乡镇和部门对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方案学习不够、领会不深、把握不准,不知道怎么抓创建、达到什么效果,抓融合不够。另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纯属“摸石头过河”,好多工作还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全县创建工作整体推进缓慢,创建效果不明显。

(五)特色亮点不明显。部分单位创建工作方式单一,对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升不够。抓创建缺乏抓手和载体,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工作创新不足,未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产业优势推进创建工作。具有民族团结代表性、典型性的“双柏故事”讲述得不深不透,工作亮点没有突显出来。

三、主要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聚焦重点任务,健全工作机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柏示范样板,努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把稳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领航舵”。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建设步伐,就要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切实把党领导民族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融入民族工作各领域,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安排全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的各项工作,县乡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指挥调度、检查指导,强力推进。

(二)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划出了工作重点,所有工作不能偏离这条主线。一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民族团结的各方面,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二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贯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生福祉、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十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之中,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精准发力,确保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焦点不散、靶向不变、力度不减。要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力争到2023年上半年完成2轮宣讲。要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户长会、群众会等多种形式,把共同体意识宣传到全县各民族群众心中,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三要紧紧围绕把双柏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的目标定位,严格贯彻落实《双柏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实施方案》,以县城为核心区,乡镇和村社区为示范点,形成典型示范、穿点成线的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示范带、示范点。以县城查姆湖为核心区,建成一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教育展示中心、打造一条主题街区、一个主题广场、一个主题公园、一条示范路;8个乡镇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84个村(社区)建设成为示范点;突出学校这一重点区域,把学校建设成为共同体意识的宣传阵地,采取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进课间活动”的“四进”措施,让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深深埋在青少年的心中,引导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把双柏县查姆公园烈士纪念碑、老黑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安龙堡乡新街十三烈士陵园、大庄镇普妈烈士纪念塔打造成一批共同体意识红色教育基地;要把县委党校作为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基地,加强对县乡村组干部的培训,让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全县干部的心中。

(三)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双柏县民族文化繁荣、底蕴深厚,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彝族虎文化之乡”“中国文化百强县”、彝族“三笙”文化的发源地。要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汇集成优秀中华文化,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办好8个乡镇的民族节庆活动,处理好中华文化“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促进各民族互通互学互鉴、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人心归聚;要把公共文化资源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阵地,把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服务阵地;要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村史馆等资源创建“民族之家”,使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团结主题成为创建工作的新亮点,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凝聚起磅礴力量;要搭建三交“平台”,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加大对全县2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管理,以搬迁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为目标,从群众居住生活、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环节入手,通过劳动力定向转移、产业对接、精准帮扶、就医就学服务、社区共建等多种途径,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共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健全完善套管理民族事务的“好机制”。一是健全完善领导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由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双组长”,分管和联系民族宗教工作的副处级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示范创建大格局,实现创建活动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好《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的实施方案》《双柏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的实施方案》等务实管用的制度方案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总结大会,对作出贡献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每年命名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将其作为评选州级、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单位的推荐对象,每5年对县级以上表扬的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和示范单位进行统一考评,通报情况,巩固创建成果。四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重点工作考核内容,采取“一月一调度、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总评”的方式进行全面督查和重点考核,考核标准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作为评定各类先进、模范的重要依据。

(五)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新领域”。要持续巩固双柏县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丰硕成果和成效,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抓教育培训、抓阵地建设、抓活动载体、抓宣传氛围上拓展创建领域,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再下功夫,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2%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以上,新增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以上,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5个以上;力争打造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个;新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以上、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以上,率先实现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全覆盖;率先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先进示范区、率先把双柏县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始善终,真正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强基固本的一项“基础工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双柏品牌”抓出成效,为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步伐,加快全县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