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构建民建会员履职平台—以民建楚雄州委巩固拓展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成果为例

日期:2023-0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民建楚雄州委 刘应雄点击:3997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评语:该文以民建楚雄州委巩固拓展“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成果为例,深入调研、系统总结、深刻分析,理清了近年来民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些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不足,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下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思路,有了方案和工作重点。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有理有据,指出的思路可以转化为工作措施,对其它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评审组成员:楚雄州社科联《楚雄社科论坛》编审  文有贤,楚雄州文联《金沙江文艺》编审  刘兴祥,楚雄师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单江秀,楚雄州委党校《彝州论坛》编辑  杨晓艳,楚雄州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  杨春华)

(此文获2022年度楚雄州统一战线“调研成果二等奖”)

履职能力建设,是强化党派职责、提升民建影响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的必然选择;是深化新一轮政治交接,增进政治共识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民建楚雄州委按照中央、民建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在履职实践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矛盾,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民建楚雄州委履职成效

(一)狠抓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形成履职合力。省委会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启动以后,民建楚雄州委结合当时正是民建楚雄州委第三届委员会换届结束,新的领导班子及时再研究再部署,研究部署专题活动方案。成立了以主委李援同志为组长,副主委及秘书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到人。以州委会及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骨干会员为重点对象,按照“四新”“三好”要求,扎实推进建设年各项活动。组织专职主委参加民建中央培训班,组织全体新任副主委、委员参加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委会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活动,提升班子成员履职能力。为避免活动开展出现“一头热”的情况,州委会建立了定期走访和联系基层制度,加大对各基层组织,各部及专委会活动开展的指导力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会、个别座谈会,倾听会员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强化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形成工作合力。制定了《民建楚雄州委关于打造同心民建、有为民建、活力民建、书香民建、温馨民建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会州委常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民建楚雄州委把开展好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契机,将活动引向深入,持续提升民建州委自身建设水平。会州委开展打造“五个民建”主题活动,即:“同心民建、有为民建、活力民建、书香民建、温馨民建”,让民建组织成为民建会员成长的主阵地,自觉服从中共楚雄州委对党派工作的领导的风向标。组织参政议政工作培训班,开展专题培训讲座,交流履职经验,举行参政议政工作实务研讨,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组织青年企业家交流会、女会员座谈会、组织发展工作培训会等专门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会员履职本领。

(二)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宣传协调,确保推进有序。换届以后,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好参政党职能的基本功,州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每人全年至少带队开展两次以上重点调研,并选取特色优势领域的重点课题进行长期跟踪,目前已经形成了8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分别报送中共楚雄州委、市政协等。完善州委会课题调研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选题论证、组织实施、成果会商等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不断提升信息采集、汇总、分析能力,提高调研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根据不同履职渠道和平台特点,注意选取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对各类调研报告进行精准转化,努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我们把活动开展与各项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楚雄民建》会刊、微信公众号、和各种线上工作群,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党史学习教育、重点课题调研、会员之家建设、社会服务等民建重点工作,扩大社会影响。民建三届州委换届以来,民建楚雄州委共提交集体提案109件,大会发言材料9篇,实现立案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民建省委、省政协、州政协社情民意35件,其中,省政协采用4件、民建省委采用22件、州政协采用2件,社情民意《关于进一步支持我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建议》获王予波省长批示,《关于进一步落实惠企政策,确实帮扶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建议》社情民意获中共楚雄州委刘勇书记批示,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用。连续两年被民建省委表彰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会州委理论研究工作2021年获民建省委表彰为先进集体一等奖。2020、2021“大比拼”考核评比进入全州民建地方组织组织中前列,其中2021“大比拼”考核评比获优秀等次。

(三)强化制度建设,狠抓人才支撑,建立长效机制。我们重新修订了《参政议政调研课题管理办法》《组织发展工作流程》《州委会议事决策工作规程》,梳理完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制度文件,用制度规范工作、促进工作。引导基层组织和会员系统学习州委会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贯彻落实,为履职提供坚实保障。为做好人才储备培养工作,我们对会员信息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及时更新了会员专业特长信息,对会员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履职积极性高的会员参加提案办理督办活动及各类学习活动,在会务实践中发现培养人才。组织企业家会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重点提升他们立足自身,优化管理,发展企业的能力水平。注重对基层组织参政议政工作的常态化培训指导,先后组织骨干会员赴楚雄各县市围绕乡村振兴、革命遗址保护,营商环境等关键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在一线调研中锻炼队伍、培训会员;完善充实专委会人才队伍,支持专委会结合州委会调研重点及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课题调研。

二、民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建地方组织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民建地方组织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为民建地方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各民建地方组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级民建组织的政党意识、政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民建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建设新形势下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班子建设受客观条件制约。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属兼职的多。民建地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多数不是专职人员,这是民建地方组织有别于中共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民建地方组织州、市级领导班子一般只有1名专职副主委(有的组织甚至没有专职领导),其余领导班子成员都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这些兼职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各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本职岗位任务繁重。因此,各民建地方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班子成员精力集中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合力形成难的现象,影响了民建地方组织领导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能力的提高。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虽有分工,但客观上由于大多为兼职干部,且不熟悉党派工作,造成工作有分工,职责难落实,基层民建组织的工作基本由专职副主委承担的现象。而专职副主委不可能包办所有党务,只能承担日常事务,使得党派工作机关化,影响党派组织活动、参政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组织活动中程序性、联谊性较多,研究部署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较少。班子成员由于多数兼职且本职工作繁忙,定期的组织活动中程序性、联谊性成分较多,而真正就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的互相交流少、深度浅,难以形成在共同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和政治合力、思想合力、工作合力。班子成员之间的合作共事氛围的好坏则往往取决于主要领导人或者专职副主委的个人心胸和能力,影响班子整体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基层组织的活动受人员、硬件设施和资金限制。

一些民建基层组织习惯于过去政治学习式的活动方式,往往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或是聚会就餐,搞搞联谊活动,主要是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种质量不高的活动,影响了各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民建地方组织成员不断增多,因工作变动转岗的民建地方组织成员不断增多,因拆迁、购房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民建地方组织成员不断增多,因外出工作而成为流动民建地方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多。再加上一些民建地方基层组织缺少活动经费,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的干部多为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和从事民建地方组织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个别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功能还有退化、软弱涣散的现象。

(三)民建地方组织组织发展空间在缩小,难度加大。

由于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有代表性人士政治参与的途径逐渐增多,相对减少了民建地方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一些尚未加入党派的知识分子认为,保留无党派身份在政治上同样会得到社会重视;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担心参加民建地方组织后活动增多,会影响业务的发展而不愿意参加民建地方组织;在一些基层单位出现一个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几个党派都去做发展工作的尴尬局面。

(四)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参政议政人才与其党内职务、实职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安排和选拔相脱节,缺乏锻炼的台阶,使一些优秀的后备干部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人才的埋没。另外,一些基层单位党委对于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民建地方组织在认识上存在矛盾。

(五)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机会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建地方组织的基层组织尤其是高校知识分子集中的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越来越活跃,应该成为民建地方组织履行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但长期以来,他们直接参与民建地方组织参政议政活动的机会不多。

三、加强民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借鉴执政党建设经验,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参政党要突破组织建设的瓶颈,就要借鉴执政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减少和克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离散性因素,创新组织发展机制,不断夯实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基础。参政党应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肥沃党派发展的土壤,要顾及不同层次群众的利益诉求,特别要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热情,以反映民声的诚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取在政府层面的话语权和社会公信力,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党派力量。民建地方组织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三个有利于”指导思想和“三个为主”的基本方针执行,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关系,要严把质量关,做到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并重,专业工作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政治工作能力并重,不断提高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在民建地方组织组织中位置突出,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政治交接和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新阶段民建地方组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要提高“四种能力”,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搞好调研,反映民情民意;发扬民主,凝聚各方力量;摆正位置,发挥自身优势。民建地方组织要以“三高三强”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即政治素质高、领导才能高、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奉献精神强,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使他们成为联系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活动家、统战工作的专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家。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还要着眼于处理好“五种关系”,即本职与兼职的关系、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与上级组织的关系、与统战部门的关系。只有团结、强健、务实、和谐的领导班子,才能引导和带动基层组织和成员,促进参政党组织不断进步和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组织活动经费,注重基层组织活动实效。民建地方组织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组织,要充分依靠本级党委政府和民建地方组织上级组织,积极争取经费上的支持和倾斜,同时发动有条件的成员,为基层组织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基层领导班子要针对组织成员的兴趣爱好和希望要求来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不能“一厢情愿”或敷衍了事,努力做到“六要”,即活动要正常、策划要精心、组织要周密、效果要明显、成员要满意、宣传要到位,强化组织活动功能,既要通过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又要与参政议政紧密结合,还要帮助广大成员多办实事,使基层组织活动真正成为对社会、对政府、对组织、对成员都有益的载体。要改变基层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现象,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动脑筋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基层特点的组织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党派亲和力,不断扩大民建地方组织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制度建设上搞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跟踪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建地方组织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培训、推荐、安排等跟踪管理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民建地方组织组织确定的后备干部,在管理上应与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中共党委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管理,提供锻炼机会,并参与考核。同时,要明确后备干部的培训内容与分工。民建地方组织组织着重培训什么,民建地方组织后备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着重培训什么,要有大致分工。以明确各自任务,相互协作,促进这些后备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也有利于今后的推荐与任用。

二是政府哪个部门需要什么样的党外干部,拟担任什么职务?民建地方组织推荐后备干部到哪个部门,担任什么职务?中共各级组织和民建地方组织组织双方之间应多沟通多协商,力求达成共识。只有荐用双方协商化,才能既保证任命对象的素质,又保证民建地方组织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在德、才、能、绩等条件与党内同等的前提下,考虑到民建地方组织成员普遍要求具有中高级职称,而根据我国目前中高级职称评定情况看,具有中高级职称者年龄多数偏大的现实,对党外干部的任用年龄和级别规定上,要比中共同级干部略宽些。另外,目前一批在各政府部门任职的民建地方组织和无党派干部多数是副职,应允许符合条件的干部任“正职”,而长期担任副职的还应允许“跳级”。中共各级党委应继续有意识地将部分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留在党外,并积极推荐给民建地方组织,帮助做好说服动员工作,支持民建地方组织搞好高层次、有代表性人士的组织发展工作。

(五)加强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建地方组织应邀为“特约人员”,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也是参政党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创新形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一是逐步扩大邀聘特约人员的单位范围。特别是那些公共权力大又易滋生腐败的尚未邀聘特约人员的政府部门都应邀聘特约人员。

二是制定《特约人员选聘与管理工作条例》(对其产生方式、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规范选聘特约人员的条件、程序及其工作权责;规范特约人员任职期限(一般不超过2个任期)、考核与奖惩办法。

三是建立三项制度,充分发挥特约人员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一是由统战部门主持,定期召开不同部门特约人员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积极吸纳特约人员参加政府“对口”部门的大案要案参与制度。特约人员多系兼职,有本职工作,可以考虑阶段性参与,在不妨碍本职工作前提下,也可全程参与。三是培训制度,凡新上任的特约人员,都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以提高其责任感、使命感和监督水平。

(六)加强培训,提高民建地方组织成员整体素质。

要充分发挥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中共各级组织对民建地方组织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要与参加党校学习一视同仁,即在民建地方组织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或党派组织的培训的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据民建地方组织的特点,增设有关履行职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政党与政治文明建设”“社会调查方法”、“提案的写作方法”等课程,以及有关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强化民建地方组织骨干成员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

(七)拓展参政议政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各级党委要考虑将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活动纳入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运作系统之中。如在各级统战部网站上建立“参政议政论坛”,并使它成为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一般会员有序政治参与的新型活动平台,对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共和民建地方组织应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民建地方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民建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的参与率,体现民建地方组织的整体作用。

综上所述,民建地方组织如果不加强组织建设,就不能巩固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不可能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就不可能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民建地方组织如果不加强组织建设,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民建地方组织要在积极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