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建设“六个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日期:2024-08-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双柏县委统战部 普永学 李开华 点击:850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双柏县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 “六个家园”建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政治引领,建设凝心聚力“同心家园”。强化组织保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一把手”工程,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创建。落实“两个纳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考核的重要事项和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五年一规划、一年一考核、一季度一调度”等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双柏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系列机制文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加强经费保障,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加强监督检查,县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县人大、县政协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专题视察和专题调研,推动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

坚定“五个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宣传教育,制定印发《双柏县关于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宣传工作方案》,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依托双柏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一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出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盘活“红色家底”,深挖大庄杨维庄烈士纪念碑、双柏县查姆公园红色教育基地、滇中游击队峨足整训遗址等红色资源,讲好双柏红色故事,用共同体理念凝心铸魂。依托县内民族节庆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内在要求和鲜明主题,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加大对民族聚居乡村、散杂居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放创业扶持贷款2215万元,双柏县零工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双柏一中改扩建、职业高级中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英才实验幼儿园实现招生办学,首届“向南创新实验班”组建开班。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及智慧医疗项目启动建设。投入民生资金13.3亿元,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社会保险执行率全面达标。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9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44元、15967元,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902元。

深化“三交”实践,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持续推动妥甸镇康和社区等城市社区、乡镇社区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情深、守望相助。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双柏县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旅游、森态双柏旅游三条精品旅游路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利用南京大学定点帮扶双柏和与香港培侨中学缔结姊妹学校的机遇,积极组织开展夏令营等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发挥好查姆湖主题公园、康和社区和双柏县妥甸中学等“三交”示范实践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的功能作用,充实活动载体,拓展实践空间,推动“三交”实践见行见效。

夯实基层治理,建设社会稳定“平安家园”。严格落实“六员四网”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辖区85个村社区网格与基层党建、政法综治等各类服务有机融合,形成“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纳入“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上下联动的三级民族工作网络管理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提升群众安全感和综合满意度。

厚植生态优势,建设宜居康养“美丽家园”。依托双柏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产业”“生态+文旅”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谋划推进中国绿孔雀乐园、虎文化乐园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推动绿色工业加快转型,打造楚雄州“新能源建设示范、新型储能示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双柏标杆,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6个,实现绿色工业产值50.9亿元。推动农业产业向发展生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认证绿色食品57个、“三品一标”117个。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243座,完成40个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项目建设,法脿镇李方村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妥甸镇大干田村被列入州级乡村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