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法脿:小茶叶“奏出”民族团结大乐章

日期:2022-1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海燕点击:4218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走进双柏县法脿镇茶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整齐排列,如同翠绿的波浪上下起伏连绵,辛勤的彝家儿女点缀其中,有序开展除草、施肥等冬管措施,静待来年新绿满茶园,绘就一幅法脿各族儿女“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

茶园里,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来回穿梭,为茶树修剪枝叶,动作娴熟又小心翼翼。这个彝族小伙名叫佘剑波,2014年回乡继承“家业”至今,以他的坚持和智慧让茶厂越办越好,致富路越走越宽。

佘剑波是法脿双坝立德村人,从父辈便开始种茶,家里有茶园120余亩。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回乡发展时,佘剑波坦言:“我自幼在这里长大,深受独特的彝族文化熏陶,触动于每一片茶叶的故事。大学毕业后在外务工4年多,虽然也赚了一些钱,但我更想回到家乡,用一片小小的茶叶讲出动人的彝族故事,以一片小小的茶叶带动家乡发展。这也是我创办“彝叶”系列茶产品的初衷。

“回乡后把在外务工的一点积蓄全投入到茶厂,改进了生产车间、建起了茶室,一边种茶卖茶一边学习父亲的手艺”“我也是接过祖辈的茶山,要努力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从种茶“小白”到“老把式”,佘剑波不仅传承了父辈的技艺,为茶厂注册了商标,换了产品包装,还开始学习使用电商平台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打响品牌知名度。

“茶厂年产干茶2吨,收入达30万余元,年内接待游客6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万余元,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30个,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0万元。”佘剑波介绍。

佘剑波只是众多茶农的一个缩影。如今,法脿镇各族群众靠着绿水青山,坚守“生态”之路,施农家肥、种生态茶,创农家乐,促进生态产业增绿又添“金”,实现茶产业效益逐年倍增,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法脿镇作为远近闻名的“茶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历届党委政府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推动民族文化经济发展。从“农文旅”融合发展入手,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等的发展思路,申报“白竹山茶制作技艺”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出以李方村、白竹山串联起的经典旅游线路,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格局,不断推广白竹山茶产业和茶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发展,让白竹山下群众“吃上茶饭、念起茶经”。

目前,以白竹山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8个村委会发展茶叶生产,茶园面积达8000余亩,有大小初制所18个,厂房面积11340平方米,初制加工能力达900吨以上。2022年上半年,白竹山游客超6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约300万元,创造务工收入约400万元。

迈步新征程,“法脿镇将持续做好‘茶文章’,把茶园增产增效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优化茶产业布局、茶园精细化管护、制茶工艺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下足功夫,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夯实产业基础,让小茶叶‘奏出’民族团结进步大乐章。”说起未来发展,镇长陈军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