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就业互嵌开出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

日期:2023-0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点击:2337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自实施“三项计划”以来,楚雄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着眼民生实事,鼓励创业促发展、稳住就业惠民生,推动全市各民族群众就业互嵌、交流交融,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让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在楚雄市常开长盛。

民族团结+就业创业,开出“致富花”。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创业引领、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抓住就业和创业两条主线,以创业就业带动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共开展劳务协作洽谈12场,举行线上线下招聘会53场次,开发优质就业岗位2.36万余个,统一组织省外转移就业输送27批3519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3万人,其中转移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就业3.76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充分发挥3个创业孵化园的示范作用,发放各民族群众“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117人、2200万元,带动各民族群众就业361人。

民族团结+技能培训,开出“人才花”。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实际,以“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技能人才,人社部门就培训什么”的工作思路,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为全市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技能领军和技术带头人。精准开展各族群众职业技能培训2.83万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2.57万人次,创业培训475人;依托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举办中医药种植能手、种植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班39个2251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开展“百名威楚工匠人才”培养计划,全市现有“彝乡名匠”20人、“威楚名匠”14人、“兴楚工匠”3人,以李长征为代表的16名少数民族工匠人才立足岗位实际,用自己的努力不断为全市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民族团结+就业帮扶,开出“保障花”。为解决重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楚雄市坚持“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资金,开发乡村保洁、河道巡护、道路养护、护林防火等乡村公益性岗位950个,为无法外出务工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增加低收入家庭工资性收入。通过“党支部引领+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积极整合村级闲置资源,搭建就业帮扶车间,持续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全市19家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909人。打造楚雄保安、楚雄硅工等一批劳务品牌和楚源乡、楚雄兴蕴枇杷等返乡创业先进企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助农村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民族团结+就业社区,开出“长生花”。栗子园社区是青山嘴库区移民安置小区,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1个民族,为确保各族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楚雄市把就业创业作为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实施“九个一批”促就业计划,与省外企业、市内重点企业搭建劳务协作平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小区居民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6%以上,2021年,楚雄市栗子园社区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今年7月,楚雄市在栗子园社区建成零工市场,依托零工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社区贴近群众、贴近企业的优势,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及时发布就业政策、岗位信息、求职信息等,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的就业服务。